基因調控 - 雙熒光素酶檢測實驗
研究基因調控對于揭示生物體內復雜生命活動的調節機制至關重要。了解基因如何被調控,對于理解發育、疾病發生和治療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基因調控研究依賴于多種實驗技術,其中,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實驗是一項重要的工具。
通過構建含有熒光素酶報告基因的表達載體,研究者能夠觀察基因調控因子對熒光素酶活性的影響,實現實時、定量的基因表達監測。這項技術的獨特之處在于其高度靈敏性和快速響應性,使得研究者能夠準確地探究基因的表達水平和調控機制,為新藥研發和疾病治療提供了有力支持。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這一引人注目的技術——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實驗。
一、技術簡介
• 雙熒光素酶檢測是轉錄調控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實驗手段,主要應用于啟動子和轉錄因子,以及miRNA和其靶基因互作的驗證。
• 在雙熒光素酶檢測中,將螢火蟲熒光素酶作為實驗報告基因,海腎熒光素酶作為對照報告基因。實驗報告基因用于測試實驗條件下基因的表達,而對照報告基因作為內對照。
• 以熒光素為底物來檢測螢火蟲熒光素酶活性,熒光素酶可以催化熒光素,在熒光素氧化的過程中會發出生物熒光,然后通過化學發光儀測定。
二、原理簡介
1.轉錄因子與啟動子
將啟動子序列構建到螢火蟲熒光素酶基因前,同時過表達轉錄因子。當轉錄因子與啟動子上特異結合位點結合后激活熒光素酶基因轉錄,使螢火蟲熒光素酶得以表達,最終熒光強度上升;當結合位點被突變后,轉錄因子無法與啟動子結合,因此熒光值無明顯變化。
2.miRNA與靶基因
將靶基因序列構建到螢火蟲熒光素酶基因3'區域,同時過表達microRNA。當microRNA與靶基因上特異結合位點結合后,將干擾熒光素酶mRNA的翻譯或導致其迅速降解,使熒光強度降低;當結合位點被突變后,microRNA無法與靶基因結合,因此熒光值無明顯變化。
三、實驗流程
1、確認miRNA和靶基因相關信息,或者軟件預測miRNA和靶基因結合位點
2、基因合成靶基因3'UTR序列或者突變位點,將該片段構建到螢火蟲報告基因載體,測序驗證
3、基因合成pre-miRNA序列,將該片段構建到CDNA3.1載體,測序驗證。或使用合成的mimic進行實驗
4、將報告基因質粒轉錄因子與pre-miRNA表達質粒共轉染目標細胞 (建議使用293T細胞進行實驗,因為細胞種類會極大影響培養和轉染難度)
5、裂解細胞提取蛋白并用于熒光素酶檢測
6、加入酶作用底物,化學發光儀測定熒光素酶的活性
7、數據計算及結果分析(實驗組熒光強度低于對照組即為陽性結果)
四、常見問題及解析
問題1:在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實驗中,為什么我的熒光信號弱,無法檢測到有效的結果?
解決方案:這可能是由于底物濃度不足或酶反應時間過短所致。建議增加底物的濃度或者延長酶反應時間,確保足夠的信號被產生。
問題2:為什么我的背景熒光信號過高,影響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解決方案:高背景信號可能是由于試劑或底物受到污染所致。請確保在實驗操作中使用無菌和純凈的試劑,并盡量避免交叉污染。此外,優化底物的濃度和酶反應時間也可以幫助降低背景信號。
問題3:在實驗中,為什么觀察到的熒光信號不穩定,波動較大?
解決方案:熒光信號的不穩定性可能與溫度、光照條件或儀器設置有關。請確保在實驗過程中保持恒定的溫度和光照條件,并校準實驗儀器以確保準確的信號讀數。
問題4:我在實驗中使用的底物濃度很高,為什么熒光信號仍然不夠強?
解決方案:熒光信號不足可能是由于底物的降解或酶的失活所致。建議檢查底物的新鮮度并避免長時間的儲存。另外,可以嘗試使用更穩定的酶或者增加酶的濃度來提高信號強度。
問題5:在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實驗中,如何避免樣本之間的批次效應?
解決方案:為了避免批次效應,建議在實驗中使用相同批次的試劑和底物。同時,保持實驗條件的一致性,包括操作者、實驗儀器和操作步驟,也是非常重要的。定期進行質控實驗,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五、金開瑞近期合作案例展示
發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影響因子:8
合作技術:雙熒光素酶報告基因
最新動態
-
09.23
中藥的現代詮釋:外泌體如何革新傳統醫學?
-
07.02
1+1>2!深度解析RNA測序數據挖掘邏輯和后期實驗設計思路,輕松研獲10+ SCI
-
07.01
“稻”亦有道——盤點近期水稻研究的重大突破
-
06.28
科學與美學的結合體:植物亞細胞定位技術詳解
-
06.28
“聚焦新質生產力,激發科研新動能”|LCA躋身蛋白互作研究的新銳力量
-
06.05
知無不“研”|一文讀懂免疫共沉淀技術(Co-IP)
-
05.14
四大研究利器(Co-IP、BIFC、Y2H、GST pull-down)助力速配蛋白互作“最佳拍檔”
-
05.14
高效、精準、直觀、實時——取經“蛋白互作研究翹楚”BIFC!
-
05.14
轉染效率低、干擾效果差、重復性欠佳...siRNA研究頻遇“攔路虎”怎么辦?
-
04.22
一文讀懂EMSA技術核心要點,讓“emsa” 秒變“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