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侵襲及遷移實驗常見問題解答
信息來源:金開瑞 作者:genecreate 發布時間:2018-02-05 16:41:19
今天跟大家分享細胞侵襲&遷移實驗常見問題解答。
一、細胞不轉移
分析:“誘惑”不夠,很可能是上室混有高濃度血清或者是小室孔徑不對。
二、轉移過多或過少
分析:預實驗結果不準確,細胞狀態不佳或細胞接種時計數有誤差,所以細胞狀態不佳時不建議進行實驗,計數前細胞要重新混勻,如果多次正式實驗和預實驗差距較大則需要重新進行預實驗確定接種密度及轉移時間。
三、染色后細胞分布不均一
分析:
1.小室未平衡放置于孔板中;
2.細胞懸液加入時局部過多;
3.小室有傾斜或晃動;
4.小室本身滲透膜不平
解決方法:
1.小室需確認放平于孔板中;
2.細胞懸液要混勻,并且建議滴加;
3.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小室勿傾斜晃動;
4.多次實驗結果中細胞均成環狀聚集,需考慮該批次小室是否有問題
四、復孔間差距較大
分析:計數不準確或加入多個小室時細胞沉降,所以每加一個小室后建議重新混勻。
五、拍照時局部圖片對焦不清,背景有染劑
分析:擦拭小室時太用力導致小室局部變形,進而導致拍照時局部對焦不清,另外如果擦拭不干凈背景就會有染劑,所以擦拭小室時需掌握好力道,多擦拭幾遍。
六、遷移/侵襲實驗中細胞未能遷移至基底室
1.選擇的膜孔徑偏小。確保選擇合適孔徑的膜,可以嘗試更大孔徑的膜。
2.ECM鋪得太多。過多的ECM可能會堵住孔,嘗試使用少量ECM或者其它種類的ECM。
3.氣泡聚集。小室下面的氣泡會妨礙細胞遷移,導致局部無細胞遷移。可以先放入小室,再先加培養基,避免氣泡產生。
4.對細胞沒有進行饑餓處理,以及需要設置上下室培養基的FBS濃度梯度。
5.對細胞的刺激沒有促遷移作用。確保采用適合該細胞遷移的刺激以及正確的濃度。設置陰性和陽性對照組。
6.細胞傳代次數太多。隨著衰老和代數增加,細胞形態會發生一些變化。復蘇代數靠前的細胞重新開始實驗。
7.實驗所用的細胞系不正確。確保使用正確的細胞系以及正確的刺激濃度。設置陰性和陽性對照組。
七、遷移/侵襲實驗中,對照組和測試組之間沒有差別
分析:細胞傳代過多。復蘇代數靠前的細胞,重新開始實驗。
1.移去培養基的順序有誤(基底室和上室)。使用合適的對照,檢查添加/替換的順序是否會影響實驗結果。
2.使用的膜孔徑大小不合適,太大或太小都會導致細胞很容易遷過去或者很難遷移。
3.小室膜的上層擦拭不充分。一些實驗只需要觀察基底面的細胞,但是兩面的細胞會被染上色并檢測到,所以要擦去上層。
八、顯微鏡下觀察不到細胞
膜的類型不適合顯微鏡觀察。不是所有膜的材質或孔徑大小都適合于顯微鏡觀察。查看說明書以找到推薦合適的膜。懸掛式只有1uM是透明的;站立式只有PTFE膜透明。
九、遷移/侵襲實驗中,染色后的結果較難分辨是否為遷過去的細胞
1.背景太臟。使用干凈的試劑,操作過程中不要帶入雜質,確保背景干凈,不會干擾顯微鏡觀察。
2.Millicell小室是多孔徑濾膜,染色后顯微鏡下會看到很多被染上色的圓孔,這是膜的微孔,不是細胞,只有具有明顯拉長、擴張等遷移狀態的染色才是細胞。
3.培養時間過短。如果很多細胞只染到核,沒有拉伸的細胞形態,則提示遷移的時間可能不夠,需要延長時間。
十、細胞貼壁不好
1.實驗所用的細胞可能需要不同的培養基或者添加物。根據ATCC建議,再次確認細胞所需要的培養基成分和所需添加物。
2.細胞可能需要ECM。種細胞前,鋪一層合適的ECM。
3.細胞可能需要另一種ECM。如果細胞貼壁需要ECM,確保使用 的ECM是最合適的,而且濃度正確。
4.起始細胞密度不正確,嘗試增大或者降低起始細胞密度。
最新動態
-
09.23
中藥的現代詮釋:外泌體如何革新傳統醫學?
-
07.02
1+1>2!深度解析RNA測序數據挖掘邏輯和后期實驗設計思路,輕松研獲10+ SCI
-
07.01
“稻”亦有道——盤點近期水稻研究的重大突破
-
06.28
科學與美學的結合體:植物亞細胞定位技術詳解
-
06.28
“聚焦新質生產力,激發科研新動能”|LCA躋身蛋白互作研究的新銳力量
-
06.05
知無不“研”|一文讀懂免疫共沉淀技術(Co-IP)
-
05.14
四大研究利器(Co-IP、BIFC、Y2H、GST pull-down)助力速配蛋白互作“最佳拍檔”
-
05.14
高效、精準、直觀、實時——取經“蛋白互作研究翹楚”BIFC!
-
05.14
轉染效率低、干擾效果差、重復性欠佳...siRNA研究頻遇“攔路虎”怎么辦?
-
04.22
一文讀懂EMSA技術核心要點,讓“emsa” 秒變“easy”